为加强法学理论与检察实践深度融合,积极推进检校合作,5月23日,我校与西安市莲湖区人民检察院在莲湖区检察院举行检校合作签约仪式,共同签署检校合作战略协议书,为“检察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基地”揭牌。我校校长范九利,西安市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韩柏超,西安市莲湖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缪宝辉,西安市莲湖区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岳娟及有关领导出席签约仪式。 双方围绕共建教学研究实践基地推动检校合作展开座谈,并就学生见习就业、专家智库服务、科研成果转化、法治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进一步交流。双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书,范九利与岳娟共同为“检察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基地”揭牌。 范九利表示,西北政法大学作为国家重要法治人才培养基地,与检察机关共同担负着构建中国自主法治体系和新时代法治中国建设的历史使命。合作协议的签署开启了双方合作的新起点,双方要本着“优势互补、务实合作、共建共享、共同发展”的原则,积极发挥各自优势,加强共同谋划和务实协作,通过人员互派、挂职锻炼、实习实训、课题合作等多种方式,推动形成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战略合作关系,共同推进检校合作取得丰硕成果。 韩柏超围绕检校共建提出三点倡议。一是强化合作共识,发挥合作优势,共享工作成果,为共建法治西安贡献各自的力量;二是丰富合作载体,推动“一带一路”、知识产权、经济金融、公益诉讼等法学理论研究与司法实务工作紧密融合;三是健全合作机制,建立完善更全面、更系统、更立体、更务实的合作机制,打造高素质法治人才培养共同体。 缪宝辉结合莲湖区政法工作实际,提出立足法治建设大格局,聚焦辖区法治发展,主动贴近服务全区中心工作和政法重点任务,推动高校将鲜活的检察实践作为理论研究的“试验场”,为莲湖政法工作更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岳娟表示,将不断深化同我校的协同协作,借助学校学术研究资源优势,搭建案件研究、实务研讨、课题调研等合作平台,推动法学理论研究与司法实务工作紧密融合,不断提升检察理论研究水平和质效。 我校行政法学院(纪检监察学院)、刑事法学院、国内合作与校友工作处负责人及教师代表参加仪式。 (供稿:行政法学院(纪检监察学院) 撰稿:赵哲 审核:赵玎玎)
2024-05-28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我校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重要指示和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推进会精神座谈会的部署安排,着力推动我校“大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5月24日下午,党委教师工作部、人事处、教师发展中心举办“融入‘大思政’格局:基于系统思维的教师教学基本功提升”专题培训。此次培训邀请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夏永林教授作专题辅导报告。 夏永林从“‘大思政课’育人理念”“‘大思政课’与教师的关系”“思政课与课程思政协同”等三个方面深入阐述了学校、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作为不同主体,如何正确地理解与实践“大思政课”建设,寻求育人的合力。夏永林勉励参训教师,教育的根本在“育人”,高校教师要从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持续铸魂育人的高度提高思想认识,深刻理解“大思政课”建设内涵,不断提升教育教学基本功,用心、用力、用情做好“育人”这件事。 校党委教师工作部部长、人事处处长、教师发展中心主任董玮对参训教师提出要求,希望全体教师要深学细悟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重要指示精神;要坚持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频共振、同向同行,不断提高政治意识和业务能力,打造出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新时代教师队伍。 我校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全体辅导员、各教学科研单位专任教师170余人参加了培训。 (供稿:教师发展中心 撰稿:白璘 审核:董玮)
2024-05-28为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强化纪律意识、加强自我约束,锤炼干净担当的党员队伍,推动党纪学习教育走深走实。5月23日下午,刑事法学院研究生第一、第二党支部于研综楼二楼会议室召开党纪学习教育联合主题党日活动暨研究生支部委员座谈会。校党委书记孙国华作为支部联系校领导参加了座谈会并讲授专题微党课。会议由研究生第二党支部书记赵月琪主持。 孙国华表示,在全党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今年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研究生党支部要精心安排、周密组织,引导研究生党员学纪、知纪、明纪、守纪。要坚持支部书记先行、支部委员先行,确保党纪学习教育在学生党员中全覆盖;要完善支部架构、落实落细支部职能,提高研究生党员干部的工作能力;要教育引导广大发展对象、入党积极分子、非党员学生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切实做好党员发展工作。 研究生第二党支部组织委员李承钊从组织制度建设、活动开展情况等方面,对研究生第二党支部的工作进行汇报。支委邹嘉丽、宁彤分别就《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修订的历史沿革、条文内涵等方面展开讲解。其他参会成员对专题内容分享心得体会。 (供稿:刑事法学院 撰稿:薛晖 审核:孙学龙)
2024-05-265月25日,由最高人民法院指导、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主办、重庆两江新区(自贸区)人民法院协办的首届服务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司法协作“13+2”论坛在重庆召开。我校校长范九利受邀参加会议并致辞。 范九利在开幕式致辞中,介绍了学校在涉外法治体系和平台建设、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方面的情况,以及学校积极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举措和成果。他表示,学校将针对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实践需求,为西部陆海新通道司法保障培养政治立场坚定、专业素质过硬、通晓国际规则、精通涉外法律实务的涉外法治人才;依托学校的基地平台资源,继续加强国际运输和物流经济、反恐和国家安全、民族宗教事务治理等特色优势领域的法律研究,强化沿线国家法律数据库、域外法查明机制建设,与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国家在规则创新、司法协助和法律服务合作方面增强共识、务实合作,为高质量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加快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全面制度型对外开放作出应有的贡献。 重庆市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部分全国、市人大代表及政协委员,西南政法大学和我校相关领导、专家学者,重庆部分法院领导、法官共商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司法服务优化、共议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司法协作深化,以高质量司法护航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为目标,展开专题研讨。在专题“司法服务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法律适用问题研讨”中,我校涉外法治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博士生导师王瀚教授作交流发言。 (供稿:涉外法治研究中心 撰稿:张超汉 审核:蒋国纲)
2024-05-275月21日,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驻陕西联络处主任马志明一行来访我校交流座谈,副校长张荣刚出席活动并致辞。 张荣刚对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驻陕西联络处长期以来对我校香港学生培养和对港教育交流合作等方面给予的关心关注和大力支持表示感谢,期待在驻陕联络处的大力助推下,我校能够与更多的香港高校院所、法律实务部门及企业开展校际或校企合作,推动两地法学教育与法学研究高质量协同发展。 马志明简要介绍了驻陕联络处设立的宗旨和工作范畴。他高度认可我校对国家法治人才培养所做的贡献,希望今后与我校加强交流,在陕港两地人才联合培养、服务法治建设等领域开展务实合作。 港澳台事务办公室主任桑元峰主持座谈会,学生处处长杨明、招生就业处副处长铁坤分别就我校香港学生的教育管理和招生就业等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介绍,驻陕联络处与香港学生代表就职业规划等问题进行了交流。 (供稿:港澳台事务办 撰稿:刘思涵 审核:桑元峰)
2024-05-245月20日,马来西亚雪兰莪大学校长拿督莫哈末莱兹旺·奥斯曼一行11人来访我校开展合作会谈。校长范九利出席会谈并致辞,副校长张荣刚主持会谈。 范九利表示,中国和马来西亚友谊源远流长,在推进“一带一路”教育合作进程中,学校高度重视与马来西亚等海上丝绸之路国家高校的交流,秉承互利共赢的合作理念,不断推进与马方高等教育交流合作走深走实,希望两校能在相关学科领域开展务实合作,助力中马两国高等教育交流合作持续高质量发展。 莫哈末莱兹旺·奥斯曼对雪兰莪大学的总体情况进行了介绍。他表示,今年是中国和马来西亚建交50周年,两国关系密切、高层互访频繁,希望以此次会谈为契机,推进两校教育合作和人文交流深入发展。 张荣刚主持会谈 双方与会代表围绕人才联合培养、师生互访、科研合作、人文交流等进行了深度交流。我校相关部门和学院负责人参加了会谈。 (供稿:国际交流与合作处 撰稿:王梦琳 审核:桑元峰)
2024-05-215月20日,2024年新疆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暨领导干部法治素养提升培训班在我校开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司法厅二级巡视员周卫,生产建设兵团司法局普法与依法治理处处长刁广超,我校党委副书记、校长范九利出席开班式。开班式由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培训中心主任、律师学院院长李集合主持。 范九利对全体学员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介绍了学校红色底蕴深厚、法学特色鲜明、注重理实融合的办学特色及近年来在面向西北、服务边疆建设方面取得的成果。他表示,依法治疆是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石,学校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深度参与依法治疆实践,与新疆政法系统构建了校地协商合作交流长效机制,共同推动法学理论与法治实践深度融合。希望双方以本次培训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沟通协作,在服务法治政府建设、共建高层次培训进修基地、课题与案例研究、学术资源共享等方面形成更加紧密、更加深入的合作关系,共同为新疆法治建设和长治久安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周卫表示,此次培训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全面依法治国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兵地融合发展的决策部署的具体举措,也是兵地第一次联合举办法治建设同堂培训,对于提升兵地领导干部法治素养、推动兵地法治建设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法治思想统领全面依法治疆、全面依法治兵团工作。要聚焦打造最优法治环境,强化执法协作;聚焦司法为民,推动司法公平正义;聚焦法治社会建设,协同推动全民普法工作;聚焦补齐法治建设短板,共育法治人才。要紧紧抓住“关键少数”,提高法治思维和法治能力。要推动兵地领导干部带头尊崇法律、敬畏法律;带头了解法律、掌握法律;带头厉行法律、捍卫法治。 此次培训邀请陕西省人大法工委副主任田文平,省委党校(行政学院)原副校长宦洁,我校二级教授王瀚、汪世荣、王周户等专家学者围绕《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操作实务》《“一带一路”实践创新与我国涉外法治建设的时代使命》《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完善政府治理体系》等内容进行专题辅导。 自治区14个地(州、市)分管法治工作的领导同志、依法治地(州、市)办副主任,兵团14个师(市)依法治师(市)办的有关同志,自治区厅局机关、兵团机关60余个厅局单位法治机构负责人共110余人参加培训。 (供稿:培训中心 撰稿:蔡珺 审核:李集合)
2024-05-215月14日—17日,第十四期广州市公职律师法律实务高级研修班在我校举办,研修班由广州市司法局主办,我校承办。广州市司法局二级巡视员刘庆国,广州市公职律师事务所党支部书记、副主任蔡俊敏,我校副校长孙昊亮出席开班式。开班式由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培训中心副主任、律师学院副院长蔡珺主持。 孙昊亮介绍了学校的发展历程、人才培养和办学特色。他表示,公职律师制度是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亲自领导、亲自推动下建立实施的一项重要制度。组织开展公职律师专题培训,是保障党政机关科学决策依法决策、确保公职律师职能作用有效发挥的重要举措。希望全体学员通过学习培训,切实提高法律专业素养和实务运用能力 ,助力推动广州法治政府建设迈上新台阶。 刘庆国在动员讲话中提出三点意见:一是珍惜机会,学有所获,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广州实践贡献公职律师的专业能力和聪明才智。二是深入思考,学以致用,切实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遵章守纪,确保安全,严格遵守干部教育培训规定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充分展示广州市公职律师队伍的良好形象和精神风貌。 本期研修班聚焦公职律师的业务需求,邀请了陕西省高院副院长焦玉珍、西北大学法学院教授潘怀平、我校教授吕江等校内外专家学者围绕《行政执法实务》《实现行政决策程序的法治化》《全面推进高质量制度型对外开放与涉外法治建设的时代使命》等专题进行讲授;组织学员赴莲湖区政务服务中心、桃园路街道就社区法治工作模式和基层社会治理等方面开展实践交流和教学观摩。 参训学员表示,此次培训内容充实,贴近实际,既有政策理论的详细解读,又有实践经验的具体分享,为更好履行职责提供了积极助力。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切实担负起法律顾问和公职律师的职责,将培训所学知识转化运用到工作实践中,当好依法决策的“参谋员”、依法行政的“护航员”、法治教育的“宣传员”,为全面提升党政机关依法决策能力和推进法治广州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供稿:培训中心 撰稿:苏娜 审核:李集合)
2024-05-215月15日,由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中国外语教材与教法研究中心和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联合举办的第四届“外教社·词达人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词汇能力大赛陕西省赛区决赛落下帷幕。我校经济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李波、外国语学院杨松岳等11名学生荣获本科生组特等奖2项、一等奖7项,研究生组特等奖1项(无并列)、一等奖1项,获奖等次和数量创历史新高,在省属高校中位居前列。 本届大赛陕西省各高校1万余名本科生、研究生报名参赛,赛事规模再创新高。我校教务处、外国语学院积极响应,广泛动员,制定校赛规则,遴选200余名学生参加初赛,47名学生成功晋级省赛决赛,最终11名学生代表赛区竞逐国赛。 近年来,外国语学院积极推进外语教育教学改革,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提升外语课程育人功能。通过此次大赛有力推动了思政英语词汇学习和测试手段创新,促进了英语教学与思政育人的有机融合,营造了浓厚的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的学习氛围,达到了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强的效果。 (供稿:外国语学院 撰稿:霍瑛 审核:杨华)
2024-05-175月14日—15日,中国电器装备集团2024年度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建设和美乡村专题培训班在我校举办。14日上午,陕西省委政法委二级巡视员张森锦,西北政法大学副校长孙昊亮,麟游县县委副书记山高飞,县委常委、副县长李凯出席开班式。 孙昊亮简要介绍了学校的历史沿革、学科建设及干部教育培训等方面的情况。他表示,本期培训班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举措,是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及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的务实行动,旨在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夯实基础。希望大家通过学习培训更新思想观念、夯实理论基础、拓宽眼界视野,并充分运用所学的知识,把带来的“问题”变成“答案”带回去,把学习中的“心动”变成回去后的“行动”,推动“千万工程”经验在麟游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张森锦作培训动员讲话。他表示,全体学员要通过学习培训,深学细悟“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以“千万工程”引领“三农”工作,自觉运用“千万工程”造就麟游美丽乡村,造福全县广大群众。要深学细悟壮大特色产业轴心,着力做好“特色产业”文章,将过去“原汁原味”的“土特产”打造成链条完整、业态丰富的 “多汁多味”的乡村特色产业。要深学细悟促进农民增收实务,大力支持农户发展特色种养、手工作坊、林下经济等家庭经营项目,大力推行“新型经营主体+村集体经济+农户”的经营模式,持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现企业、村集体、农户三方共赢。要深学细悟强化党建引领导向,坚持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突出抓好村党组织建设,真正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获,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提升能力素质、推动帮扶工作的有生力量。 本次培训邀请行政法学院(纪检监察学院)伊卫风副教授围绕《基层治理的双重路径》进行授课;省农业农村厅张旭峰对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政策进行解读。培训期间,参训学员前往长安区王莽街道唐村、清水头村和高陵区源田梦工场分别观摩“三元共建+三变改革”发展模式、农旅结合及“三块地改革推动村集体+市场资源配置”发展案例。 麟游县定点帮扶各单位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各镇分管领导,县农业农村局及县级有关部门的业务人员参加培训。 (供稿:培训中心 撰稿:金牛 审核:李集合)
2024-05-17为推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扎实开展,5月21日上午,学校邀请中共陕西省委党校(陕西行政学院)党建教研部主任、党建研究院院长、二级教授王彦军同志作专题报告。会议由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监察专员刘志彬主持。 王彦军以《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为题,围绕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背景、中央八项规定及其精神的主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以学习教育推动党的作风持续向好等四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辅导解读,报告内容丰富、阐释精准。 刘志彬强调,全校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牢牢把握学习教育的目标任务、方法路径和工作要求,把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贯穿学习教育全过程,坚持问题导向和严的标准,一体推进学查改,持续提升学的质量、加大查的力度、拓展改的成效,扎实推进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努力把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效。 全体校领导、处级领导干部、年轻干部素质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第一期)全体学员参加会议。 (供稿:党委组织部 撰稿:李月胤 审核:李君)
5月13日上午,清华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院长、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艾四林应邀来校指导思政课教学并与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进行深入座谈。 在校党委副书记张军政的陪同下,艾四林现场观摩了青年教师的思政课教学,并与授课教师进行了亲切交谈,随后参观了马克思主义学院,并与教师代表开展座谈,马克思主义学院相关负责人及部分骨干教师代表参加。 座谈会上,艾四林全面深刻地解答了部分青年教师教学过程中的疑惑和问题,分享了思政课教学艺术和技巧。他表示,思政课教学是一门很有艺术和技巧的实践活动,一堂生动、成功的思政课不仅能使学生有很强的获得感,也能使授课教师有很明显的成就感。思政课教师要讲深讲透讲活党的创新理论成果,真学真懂真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久久为功,持之以恒地提升自身授课能力,终身追求思政课教学的“金课”目标。 (供稿:马克思主义学院 撰稿:韩筱煜 审核:刘驰)
5月21日下午,学校年轻干部素质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第一期)举行专题报告会,校党委书记赵万东作题为《锻造能堪重任的高素质年轻干部队伍》的专题辅导报告并与全体学员座谈交流。会议由副校长、党委组织部部长赵全宇主持。 赵万东指出,年轻干部是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学校正处于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任务繁重而艰巨,需要年轻干部加速成长、冲到一线、担当作为。他强调,年轻干部要志存高远,对人生要有目标规划,对工作要高标准要求。要提升理论素养,克服本领恐慌,增强“八项本领”,提高“七种能力”,坚持与时俱进,主动识变应变求变,及时填知识空白、补素质短板、强能力弱项。要加强作风锤炼,勇于担当作为、攻坚克难,做“敢闯敢干、善谋会干,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型干部,不负组织重托和师生信任。要严守纪律规矩,筑牢廉洁防线,做到慎独慎微、慎始慎终。要珍惜年华、踔厉奋发,用激情、活力和创造不断提升工作质量和水平,以实际行动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8名学员代表结合本职工作和学习思考进行交流发言。党政办公室、党委组织部有关负责同志和年轻干部素质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第一期)全体学员参加会议。 (供稿:党委组织部 撰稿:李月胤 审核:李君)
为加快推进我校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促进专业质量稳步提升,5月16日,我校召开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建设情况检查会,校长范九利出席会议,副校长孙昊亮主持。会议邀请西北大学原副校长赖绍聪、西安科技大学原副校长王贵荣、西安工业大学副校长闫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原教务处处长陈遇春、西北工业大学原政策与战略研究室主任兼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支希哲、西北大学法学院院长王思锋、西安外国语大学旅游学院院长庞闻、西安石油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方亭、西京学院教务处处长谢明、陕西警察学院教务处处长党德强、西安交通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丁卫等知名专家担任评议专家。 范九利向与会专家介绍了我校基本情况以及近年来我校在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的新进展。他指出,学校一流专业建设仍然存在薄弱环节,如专业建设与社会发展存在脱节、学科交叉融合不足、高层次教学队伍建设不足、人才培养目标支撑度不够等,希望专家对我校一流专业建设多提宝贵意见。他要求各专业认真听取专家的意见建议,并开展持续改进工作,推进专业建设高水平发展。 专家在听取各专业汇报后,就如何进一步明晰建设思路、抓住建设关键点、彰显优势特色、找准目标定位等给出了建设性意见。经专家评审,法学【经济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财务管理、电子商务及法律等3个专业评价为优秀;法学【国际法学院(国际仲裁学院)】、英语、行政管理、法学(民商法学院)、刑事科学技术、政治学与行政学、人力资源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审计学、法学【国家安全学院(反恐怖主义法学院)】、法学(刑事法学院)、法学【行政法学院(纪检监察学院)】、哲学、经济学、侦查学、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等17专业评价为良好;新闻学、金融工程、广播电视编导、法学【公安学院(公共安全法学院)】、社会学、法学(法治学院 法律硕士教育学院)、戏剧影视文学、编辑出版学等8个专业评价为合格。 孙昊亮强调,一流专业建设的质量和成效是学校履行育人使命的集中体现,是提升办学质量的重要抓手。各源自始于英国1946官要深刻认识一流专业建设的战略意义,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聚焦内涵建设,深化改革创新,严格质量管控,强化结果运用。学校将根据检查结果,在专业动态调整、资源配置、考核评价等方面予以充分考量,后续也将常态化开展专业建设检查工作,以检查促进专业建设质量持续提升。 相关专业学院领导、专业负责人、教务处相关负责人参加会议。 (供稿:教务处 撰稿:王鹏飞 审核:李大勇)
4月28日晚,西北政法大学第二届“爱我国防”演讲比赛在长安校区图书馆一楼学术报告厅举行,校党委副书记郭武军出席。西安音乐学院“艺术走边防”课题组组长张津波教授、陕西师范大学演讲与口才教研室主任余海龙、共青团长安区委副书记胡若楠、西安邮电大学宋佳等专家担任评委。 12名选手围绕“爱我国防”主题,结合个人经历、思考感悟,贯穿历史脉络,紧跟时代脉搏,以真挚的情感、生动的语言和极具感染力的表达,从不同角度深刻阐述了自己对于国防事业的理解与热爱,展现了新时代大学生对国防精神的深刻认识。余海龙就参赛选手表现作点评指导。 经过激烈角逐,国家安全学院(反恐怖主义法学院)赵佳梦、刑事法学院杜川荣获一等奖,经济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王麒斌、民商法学院李暄、新闻传播学院(艺术学院)张诺锡、经济学院谢雨涵荣获二等奖,民商法学院王迪、 新闻传播学院(艺术学院)李依哲、公安学院(公共安全法学院)苏煜航、刑事法学院吴寒宇、外国语学院刘韵涵、商学院(管理学院)何非洋荣获三等奖。 国旗护卫队演唱歌曲《祖国不会忘记》 本次演讲比赛,是我校长期重视国防教育、积极培育学生爱国情怀的生动缩影,彰显了青年学子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我校将继续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探索创新国防教育形式,把国防教育有机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充分激发学生参与国防建设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党委学工部、校团委、公安学院(公共安全法学院)等部门负责人,各学院党委副书记、辅导员、参赛选手指导老师、学生代表现场观摩比赛。 (供稿:学生工作部(武装部) 撰稿:曾杰 审核:杨明)
5月21日,2024-2025学年“西北政法大学乡村振兴励志奖学金”发放仪式在我校“双百工程”定点帮扶的山阳县山阳中学礼堂举行。校党委副书记张军政,山阳县人民政府副县长陈宏波出席仪式。 张军政为获得2024-2025学年“西北政法大学乡村振兴励志奖学金”的90名山阳高中学生颁发奖学金和荣誉证书 张军政表示,学校坚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和“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和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关于乡村振兴工作的安排部署,自“双百工程”工作开展以来连续受到上级机关表彰。下一步,要深化帮扶举措,提升工作实效;校地双方要持续深化合作,结出丰硕成果。他勉励获奖同学们常怀感恩之心、锤炼过硬本领回馈社会,并热情邀请山阳县的同学适时赴学校交流见学,亲身感受大学校园的历史文化底蕴、学术氛围和育人环境,为同学们的学习生活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助力他们开启人生新篇。 陈宏波衷心感谢学校在“双百工程”教育帮扶助力山阳乡村振兴工作中为山阳县提供的有力帮助。希望双方在赓续传统友谊的基础上,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法治政府建设等方面进一步强化校地联动。 在“千万工程”示范村色河铺镇陆家湾村和袁家沟党性教育基地,张军政一行实地调研乡村振兴和2025年“双百工程”陕西省旅游创意大赛筹备情况,并看望了工作在乡村振兴一线的校友代表。 学校党委组织部、乡村振兴办、商学院相关负责人,山阳县教育和体育局、山阳中学、山阳三中、中村中学、漫川中学等单位的相关负责人和获奖学生100余人参加仪式。 (供稿:机关党委 撰稿:于文祥 审核:胡昌日)
5月20日,“AI+合规:企业智能化合规体系建设论坛暨签约仪式”在我校长安校区校务楼二楼报告厅举行。本次论坛由我校、陕西北佳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和北京德恒(西安)律师事务所联合主办,我校企业合规研究院、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承办。校党委副书记、校长范九利,副校长孙昊亮,企业合规研究院院长付玉明,陕西北佳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杨彬,北京德恒(西安)律师事务所主任何玉辉等出席。 范九利对出席本次论坛的各位嘉宾表示欢迎及感谢,并介绍了西北政法大学的发展历程、学科建设以及人才培养成果。他指出,与陕西北佳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的合作是推进企业合规数智化的重要探索,学校将充分发挥法学学科优势,致力于理论研究与人才培养,助力企业智能化合规体系建设,并对双方未来通过课程互通、人才共育、课题共研等方式实现校企合作共赢提出美好展望。 杨彬简要介绍了陕西北佳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的发展历史和业务覆盖范围,同时强调数字化时代企业正面临着复杂的合规挑战。此次合作将整合高校智库、律所实务与企业技术的优势,通过AI赋能合规管理,推动行业标准化建设及合规服务体系搭建,促成企业从被动合规转向主动预防,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何玉辉表示,北京德恒(西安)律师事务所作为中国法律服务先行者,30年来深度参与国家重大战略项目,面对数字化时代的企业合规新挑战,愿以专业为根本为企业合规体系建设注入力量。以此次论坛为契机,联合我校、陕西北佳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整合法律实务、学术研究和技术各自的优势,打造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 孙昊亮与刘智刚代表双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范九利与杨彬共同为“企业合规数字化实践基地”揭牌 杨彬为付玉明颁发“企业合规数字化业务首席专家”聘书 签约仪式结束后,与会嘉宾围绕“企业智能化合规体系建设”展开热烈讨论。付玉明就《合规业务专题解析》作主题分享,对企业合规研究院的发展历程及未来展望进行详细的介绍,分享研究院自成立以来获得的多项科研成果,并同与会嘉宾共同探讨企业合规的未来发展趋势。 (供稿:刑事法学院 撰稿:杨智博 审核:孙学龙)
为深入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建设打造让人民满意的服务窗口。近日,在雁塔区“人民满意窗口”创建评选活动中,我校社区荣获雁塔区“人民满意窗口”称号。 多年来,我校社区始终秉持“服务居民、关注民生”的理念,致力于为广大师生及社区居民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优质服务。下一步,社区将坚持以“为民服务”为出发点,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群众满意”为目标,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为广大师生和社区居民提供更优质、更贴心的服务。 (供稿:后勤保障处撰稿:闫勇审核:陈建宁)
5月9日,校长范九利、副校长马朝琦一行赴金华市中级人民法院调研交流,并与金华中院签署院校合作协议。金华中院党组书记、院长叶向阳出席仪式,金华中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院长彭中主持仪式。 范九利介绍了我校的办学特色和资源优势力量。他表示,金华中院作为新时代司法改革的标杆,在党建引领、定分止争、为民司法和现代化人民法院建设等方面走在前列,特别是创新发展“龙山经验”,为全国社会治理创新提供了金华样本。希望以此为契机,双方发挥互补优势,共同推动理论实务融合发展,围绕审判业务咨询、课题联合申报、案例库建设、实务疑难问题研讨等方面形成对接机制,合力产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院校合作标志性成果。立足时代需求,推动协同育人机制提质升级,在课程教材建设、法官进课堂、学生实习实训机制等方面探索创新,共育实践能力突出的高素质法治人才。健全合作推进机制,开创司法部门与法学院校协作共建新机制、新模式,推动法学理论和审判实践共同发展,打造院校合作典范。 叶向阳表示,西北政法大学是名副其实的国家法治人才培养基地,此次合作一定能促进理论、教学与实务深度融合。他提出:一要强化共识,实现理念同频。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以理念融通推进行动联通、发展贯通,在新时代法学理念和法治实践深度衔接融合中,共建法治国家、共圆法治梦想。二要强化共进,实现行动同步。系统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发展机制,加强人、财、物、事一体保障,坚持基地共建、人才共育、教学共研、普法共促,依托西北政法大学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国家安全法治及涉外法治等方面的专业优势,加强合作,以实践导向和问题引领夯实法治人才培养基础。三要强化共研,实现成果同创。优化调研沟通协作机制,整合优质调研资源,对审判执行过程中遇到的具有研究价值和现实紧迫性的问题,联合开展调研,强化研究成果转化机制,在研究成果的发表、试点、落地等方面合作共促。 范九利和叶向阳见证签约,马朝琦与金华中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陈岚代表校院双方签署合作协议 范九利与叶向阳共同为西北政法大学实践教育基地揭牌 会前,范九利一行实地调研金华中院诉讼服务、多元解纷、“输氧玻璃罩”“三张清单”“三零五零”党建品牌及全域数字法院建设等工作。 刑事法学院、民商法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国家安全学院(反恐怖主义法学院)等单位负责人参加活动。 (供稿:党政办(法治办) 撰稿:周晓飞 审核:蒋国纲)
运动聚合力,邻里情更浓。为大力弘扬邻里团结、互助和睦的传统美德,凝聚社区发展蓬勃活力,营造全民健身的良好氛围。5月9日,“凝心聚力跟党走,团结奋进谱新篇”我校2025年社区邻里体育文化节在雁塔校区运动场举行,副校长赵全宇出席开幕式并宣布活动开幕。 活动当天,风和日丽,晴空万里,运动场上彩旗飘扬,人潮涌动。本次活动设置垒球掷准、迷你高尔夫等十项个人项目和同心击鼓、合力建塔等四项集体项目,竞赛项目结合各年龄段的人群特点,集趣味性与竞技性为一体。八百余名离退休教职工和居民群众怀着满腔热情积极参与比赛,现场气氛热烈,助威声、喝彩声此起彼伏,络绎不绝。志愿者和工作人员分工合作,维持秩序,记录分数,分发礼品,共同打造健康活力、拼搏向上的良好氛围,绘就了一幅生动和谐的社区幸福生活画卷。 活动现场,还邀请了西北大学第一医院等单位在现场开展爱心健康义诊等便民服务活动。 此次活动在丰富居民健身娱乐体育需求和沟通交流的同时,也为构建文明和谐社区注入新活力,进一步增强了居民群众的凝聚力、获得感和幸福感。 (供稿:后勤保障处、离退休管理处;撰稿:闫勇;审核:陈建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