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全省物证类司法鉴定人专业培训会议在我校雁塔校区举办。此次会议由陕西省司法鉴定协会和我校共同主办,陕西省司法鉴定物证类专业委员会和我校司法鉴定中心承办,陕西省司法厅公共法律服务管理处处长高伟、陕西省司法鉴定协会会长吴元明和陕西省司法鉴定协会秘书长王高雄出席开班仪式并致辞。全省物证类司法鉴定人、鉴定人助理及我校司法鉴定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等60余人参加。 西南政法大学贾治辉教授、甘肃政法大学沙万忠教授、江苏省司法鉴定协会沈晓林会长和我校司法鉴定中心主任程军伟教授分别以“个案笔迹特征体系的分析与确定”“文件中可疑要素形成方式的检验”“文痕鉴定现状与未来”和“指纹鉴定实务”为题作专题讲座。 (供稿:司法鉴定中心 撰稿:黄伟 审核:程军伟)
2023-10-3110月27日上午,我校2023年度退役大学生返校欢迎仪式暨征兵工作表彰大会在图书馆一楼报告厅举行。校党委副书记郭武军出席,党委学工部(武装部)、研工部、校团委、教务处、招生就业处、财务处等部门负责人,各学院党委副书记,辅导员代表,2023年全体退役大学生及各学院学生代表参加。仪式由党委学工部(武装部)部长杨明主持。 郭武军代表学校,向我校23名光荣履行完兵役任务,圆满完成军人使命返回校园的同学们表示热烈欢迎!他讲到,同学们在部队期间,牢记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军人使命,坚守在祖国各地的战位上,身着军装,无惧风险;戍守边关、保家卫国;勇于担当、不辱使命;彰显出“越是艰难越向前”的革命斗争精神,用青春和奋斗践行了不负人民、无私奉献、保家卫国的铮铮誓言,退役大学生们因为生命中有了当兵的历史而显得无上光荣,学校、老师和广大在校学生因为退役同学们的出色表现而感到无比自豪。他勉励退役大学生,要尽快转换角色,主动适应校园环境;做好未来规划,继续努力前行;永葆军人本色,发挥标兵作用。 退役大学生代表李星颖、徐卓凡、巴文婕、刘晴、张荣才、张博巍、姬超强、周美汀、木克丽木、周芯蕊、李文等11同学分享了自己的军旅生活,汇报了个人在部队期间的收获以及取得的成绩,同学们对能够参军入伍,用热血和青春投身国防建设倍感光荣与自豪。在校退役老兵代表周洋分享了退役复学后同退役战友们积极协助校武装部开展征兵宣讲、国防教育等学习实践经历。 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副书记秦音,公安学院党委副书记李霞,作为2022年度大学生征兵工作先进单位代表,就本学院在做好大学生国防教育、征兵宣传动员和为退役学生提供优质、高效、精准的教育服务工作等方面,进行了工作经验交流发言。 活动期间为相关学院颁发了陕西省征兵工作奖励经费,为退役大学生颁发了纪念品。 【供稿:党委学工部(武装部、学生处) 撰稿:李小巍 审核:杨明】
2023-10-3110月25日晚,副校长张荣刚在天平楼AJ22教室为经济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大一新生讲授思政课。学院党委副书记李恒主持,2023级本科生辅导员和全体本科新生聆听授课。 张荣刚以“管理思维下的人生黄金阶段成长”为主题,与同学们交流了大学的成长成才之道。他从数字时代对人才的需要切入,强调大学阶段是人生成长的黄金阶段,勉励同学们要尊重自我、遵循社会,将兴趣和实际结合起来,尽早确定人生规划;要加强学习、善于思考,树立正确的人生方向,脚踏实地、锲而不舍走好稳健人生;要放大格局、彰显情怀,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树立报国之志,践行强国之行;要加强修养、完善人格,心怀爱人之心、恪尽利人之责、力行为人之举,从人生奋斗和帮助他人中获得乐趣,收获幸福人生。 【供稿:经济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 撰稿:王可卓 审核:李建梅】
2023-10-3010月26日下午,我校召开2023年省级“平安校园”复评复审工作推进会,总结汇报前一阶段“平安校园”复评复审工作进展情况,并对下一阶段迎评迎检工作的工作任务作出部署。副书记郭武军出席会议,副校长张军政主持会议。 郭武军在讲话中表示,安全稳定工作是学校发展过程中的底线工作。做好安全稳定工作,要突出重点、标本兼治,在维护政治安全上持续用力,守牢意识形态阵地,加强宣传引导,严防舆情散播;在提升公共安全上持续用力,各责任部门形成合力,扎实做好隐患排查,全面抓好校园治安防控;在防范化解矛盾上持续用力,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用好群防群治力量,解决好信访突出问题。他对复评复审工作提出要求,一是高点站位,深刻认识到安全稳定工作是学校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和前提;二是聚焦重点,着力于解决当前学校突出的安全稳定整治工作;三是夯实责任,深入排查各类隐患,落实值班值守制度,做好各类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处置工作;四是措施有力,以卓越的成效迎接“平安校园”复评复审验收工作的到来。 张军政认为,“平安校园”复评复审工作是我校近期的重点工作,各部门要克服麻痹思想,牢固树立“安全第一”思想不动摇。他对各部门下一阶段的工作提出具体部署,一是尽快落实近期消防设施改造的各项具体工作,确保消防安全防护升级工作稳步进行。二是持续做好各类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对排查出的隐患,责令其立即整改。三是重点做好学生安全管理工作,尤其是校外住宿安全管理工作、心理健康教育疏导工作、宿舍生活安全检查工作。四是大力开展各项“平安校园”复评复审宣传工作,营造共创共建的良好氛围。 会上,保卫处处长乔军伟汇报前一阶段“平安校园”复评复审工作总体进展情况。党政办(稳定办)主任蒋国纲对迎评迎检工作进行安排。会议听取了各牵头部门前一阶段“平安校园”复评复审工作进展情况总结汇报。 “平安校园”复评复审工作领导小组主要成员单位及本单位“平安校园”复评复审工作联络员参加本次会议。 【供稿:保卫处(保卫部) 撰稿:王宸子 审核:乔军伟 】
2023-10-2710月24日,“涉外仲裁人才培养”研讨会在西安仲裁委员会举行,研讨会由我校和西安仲裁委员会共同主办,西安仲裁委员会研究中心、我校高等教育研究所、国际法学院共同承办。我校副校长马朝琦、西安仲裁委员会秘书长兼副主任徐文新出席并致辞。开幕式由我校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邱昭继教授主持。 马朝琦表示,西安作为古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节点城市、西北唯一的国家中心城市,涉外法治人才的需求巨大。特别是中国—中亚峰会召开以后,陕西贸易投资、产业转型迎来了新一轮机遇,在国际立法、执法、司法、法律服务、涉外仲裁等各个领域都需要涉外法治专门人才。在新形势下,要加强协同,增强法学院校与仲裁部门之间的联系,扩大横向合作,汇聚发展合力,推动涉外仲裁人才培养。 主旨发言环节由我校国际法学院院长刘亚军教授主持。北京仲裁委员会副秘书长陈福勇、我校国际法学院教授王瀚、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教授沈伟分别作了题为“从仲裁实务工作看涉外仲裁人才培养”“新时代加快涉外仲裁人才培养的战略性和紧迫性”“涉外仲裁人才培养的体系化:分层和细化”的主旨发言。上海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研究部部长徐之和、上海仲裁委员会合作发展部部长黄一文、西安仲裁委员会研究中心主任刘红以及深圳大学法学院副院长陈梦、我校国际法学院张丝路博士、梁蓉博士等先后作了主题发言。 (供稿:高等教育研究所 撰稿:余涛 审核:邱昭继)
2023-10-2610月20日,第十届海峡两岸法律文化周闭幕式在我校长安校区举行,校党委副书记郭武军出席,台湾东吴大学、台北大学、世新大学、中正大学、铭传大学、真理大学、辅仁大学等法学院师生代表与我校师生代表共100余人参加活动。 闭幕式上,学校举行“第十届海峡两岸法律文化周优秀学员颁奖仪式”,郭武军为台湾地区优秀学员颁发优秀学员证书。 两岸学生代表共同演绎了汉服表演—汉裳风华,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衣冠上国”“礼仪之邦”的精神气节、璀璨文化和思想智慧。 东吴大学法学院黄心怡教授和中正大学法学院谢国欣教授表示,法律文化周交流活动丰富多元,法学学术交流使两岸法学师生得以分享借鉴教育理念和目标方法,两岸师生收获满满,希望继续共同努力把法律文化周活动办的更好。 世新大学本科生施凯腾、铭传大学法律学研究所研究生刘子玄和东吴大学法学院本科生陈劲圻表示,在文化周活动中领略了中华历史文化和西安作为文化古都的独特风采,与我校学生缔结了深厚的友谊。 闭幕式举行双方赠书环节,我校和东吴大学法学院、铭传大学法律学院互赠法学专业书籍。 通过为期一周的两岸法律文化实践交流,台湾师生参与了两岸法学教育高质量发展论坛,聆听了两岸法学专家学术讲座,进行了模拟法庭辩论表演,参访了法律实务部门,在法律理论和司法实践中借鉴学习,在交流中密切了感情、增进了认同,进一步促进了两岸法律学人心之相系、情之相融。 (供稿:港澳台事务办 撰稿:王梦琳 审核:桑元峰)
2023-10-26近日,由陕西省社科信息学会主办的“2023年当代图书情报档案机构社会公益服务创新学术研讨会暨2023年陕西省图书情报档案学术年会”在西安召开。在此次会议中,我校图书馆荣获“2023年度陕西省社会科学情报研究与服务先进集体”;馆员李琳获得“2023年度陕西省社会科学情报研究与服务青年新星奖”,其论文《重大突发公共事件背景下图书馆权利的限制与保障研究》获得“陕西省社会科学信息学会2022年度优秀成果三等奖”。 近年来,图书馆积极开展阅读推广、学科服务、文献资源建设等读者服务工作,持续加强馆员业务培训、学术研究,在行业组织和协会举办的各类评奖活动中屡次获奖。图书馆将以此为契机,提升服务效能,增强馆员队伍业务素质能力,更好地满足广大师生读者的需求,力争为我校教学、科研的繁荣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供稿:图书馆 撰稿:娄佳 审核:张宏斌)
2023-10-26近日,我校司法鉴定中心电子数据和法医物证(DNA)鉴定获“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实验室(CNAS)认可”。截至目前,我校司法鉴定中心共获得法医临床、文书鉴定、痕迹、法医物证、电子数据5项CNAS认可。 为提高本校司法鉴定水平,引领鉴定业务发展前沿,提升社会公信力,中心秉持“聚力高质量,引领新发展”的理念,经过一年时间的精心筹划和全力投入,持续推进电子数据和法医物证(DNA)鉴定的CNAS认可扩项工作。中心于2023年1月底完成了全新的电子数据实验室建设,购置安装先进的仪器设备投入运行,4月组织和推荐15人获取鉴定人资质,通过省司法厅评审推荐及网上申报审核等严格流程,在2023年8月5-6日迎来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评审小组现场评审,副校长张军政到场指导迎评工作,最终顺利通过CNAS现场评审。 本次电子数据和法医物证(DNA)专业通过CNAS认可,标志着我校司法鉴定中心的鉴定专业水平全面迈上新台阶。 (供稿:司法鉴定中心 撰稿:黄伟 审核:程军伟)
2023-10-25近日,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主办的2023年全国高校外语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大赛落下帷幕,我校5名教师分获特等奖和二、三等奖。该项外语课程思政高水平赛事旨在通过搭建沟通交流课程思政育人实践的赛事平台,全面提升课程思政建设深入性、创新性与有效性,助力高校服务国家战略、培养新时代所需的高素质外语人才。 经全国资深专家委员会等评审环节层层选拔,外国语学院在此次全国大赛中喜获佳绩,陈叶老师荣获特等奖,秦婷、田园老师荣获二等奖,付巧、杨磊老师荣获三等奖。 (供稿:外国语学院 撰稿:陈叶 审核:杨华)
2023-10-2510月22日,我校涉外法治研究中心、我校丝绸之路区域合作与发展法律研究院召开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主旨演讲座谈会,本次座谈会以“高质量建设‘一带一路’与中国式涉外法治现代化的实践和发展”为主题,涉外法治研究中心首席专家、2023年度课题负责人,国际交流与合作处、高等教育研究所、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中心相关负责人共30余人参加。 校长范九利提出在结合涉外法治实践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提高对涉外法治工作的重视;要发挥我校自身优势,持续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要充分认识到涉外法治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对中国法治现代化的重大意义。未来应进一步提升涉外法治工作能力和水平,持续建好用好“三个平台”,推动平台实体化运行,加强涉外理论研究和高素质人才培养。要突出做好国家涉外法治研究培育基地、中国-中亚法律查明与研究中心建设运营工作,在“专精特新”方面取得实效。 国际法学院院长刘亚军教授领学了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的主旨演讲。涉外法治研究中心王瀚教授提出要对习近平法治思想进行系统性研究,将高质量“一带一路”建设与中国式涉外法治现代化相结合,产出一批重要的高质量的学术成果,切实推动我校涉外法治工作再上新台阶。 与会人员结合自己的工作和学习实际,分享了学习心得。 (供稿:国际法学院 撰稿:吕江 审核:李立)
2023-10-25为推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扎实开展,5月21日上午,学校邀请中共陕西省委党校(陕西行政学院)党建教研部主任、党建研究院院长、二级教授王彦军同志作专题报告。会议由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监察专员刘志彬主持。 王彦军以《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为题,围绕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背景、中央八项规定及其精神的主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以学习教育推动党的作风持续向好等四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辅导解读,报告内容丰富、阐释精准。 刘志彬强调,全校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牢牢把握学习教育的目标任务、方法路径和工作要求,把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贯穿学习教育全过程,坚持问题导向和严的标准,一体推进学查改,持续提升学的质量、加大查的力度、拓展改的成效,扎实推进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努力把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效。 全体校领导、处级领导干部、年轻干部素质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第一期)全体学员参加会议。 (供稿:党委组织部 撰稿:李月胤 审核:李君)
5月13日上午,清华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院长、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艾四林应邀来校指导思政课教学并与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进行深入座谈。 在校党委副书记张军政的陪同下,艾四林现场观摩了青年教师的思政课教学,并与授课教师进行了亲切交谈,随后参观了马克思主义学院,并与教师代表开展座谈,马克思主义学院相关负责人及部分骨干教师代表参加。 座谈会上,艾四林全面深刻地解答了部分青年教师教学过程中的疑惑和问题,分享了思政课教学艺术和技巧。他表示,思政课教学是一门很有艺术和技巧的实践活动,一堂生动、成功的思政课不仅能使学生有很强的获得感,也能使授课教师有很明显的成就感。思政课教师要讲深讲透讲活党的创新理论成果,真学真懂真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久久为功,持之以恒地提升自身授课能力,终身追求思政课教学的“金课”目标。 (供稿:马克思主义学院 撰稿:韩筱煜 审核:刘驰)
5月21日下午,学校年轻干部素质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第一期)举行专题报告会,校党委书记赵万东作题为《锻造能堪重任的高素质年轻干部队伍》的专题辅导报告并与全体学员座谈交流。会议由副校长、党委组织部部长赵全宇主持。 赵万东指出,年轻干部是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学校正处于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任务繁重而艰巨,需要年轻干部加速成长、冲到一线、担当作为。他强调,年轻干部要志存高远,对人生要有目标规划,对工作要高标准要求。要提升理论素养,克服本领恐慌,增强“八项本领”,提高“七种能力”,坚持与时俱进,主动识变应变求变,及时填知识空白、补素质短板、强能力弱项。要加强作风锤炼,勇于担当作为、攻坚克难,做“敢闯敢干、善谋会干,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型干部,不负组织重托和师生信任。要严守纪律规矩,筑牢廉洁防线,做到慎独慎微、慎始慎终。要珍惜年华、踔厉奋发,用激情、活力和创造不断提升工作质量和水平,以实际行动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8名学员代表结合本职工作和学习思考进行交流发言。党政办公室、党委组织部有关负责同志和年轻干部素质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第一期)全体学员参加会议。 (供稿:党委组织部 撰稿:李月胤 审核:李君)
为加快推进我校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促进专业质量稳步提升,5月16日,我校召开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建设情况检查会,校长范九利出席会议,副校长孙昊亮主持。会议邀请西北大学原副校长赖绍聪、西安科技大学原副校长王贵荣、西安工业大学副校长闫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原教务处处长陈遇春、西北工业大学原政策与战略研究室主任兼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支希哲、西北大学法学院院长王思锋、西安外国语大学旅游学院院长庞闻、西安石油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方亭、西京学院教务处处长谢明、陕西警察学院教务处处长党德强、西安交通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丁卫等知名专家担任评议专家。 范九利向与会专家介绍了我校基本情况以及近年来我校在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的新进展。他指出,学校一流专业建设仍然存在薄弱环节,如专业建设与社会发展存在脱节、学科交叉融合不足、高层次教学队伍建设不足、人才培养目标支撑度不够等,希望专家对我校一流专业建设多提宝贵意见。他要求各专业认真听取专家的意见建议,并开展持续改进工作,推进专业建设高水平发展。 专家在听取各专业汇报后,就如何进一步明晰建设思路、抓住建设关键点、彰显优势特色、找准目标定位等给出了建设性意见。经专家评审,法学【经济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财务管理、电子商务及法律等3个专业评价为优秀;法学【国际法学院(国际仲裁学院)】、英语、行政管理、法学(民商法学院)、刑事科学技术、政治学与行政学、人力资源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审计学、法学【国家安全学院(反恐怖主义法学院)】、法学(刑事法学院)、法学【行政法学院(纪检监察学院)】、哲学、经济学、侦查学、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等17专业评价为良好;新闻学、金融工程、广播电视编导、法学【公安学院(公共安全法学院)】、社会学、法学(法治学院 法律硕士教育学院)、戏剧影视文学、编辑出版学等8个专业评价为合格。 孙昊亮强调,一流专业建设的质量和成效是学校履行育人使命的集中体现,是提升办学质量的重要抓手。各源自始于英国1946官要深刻认识一流专业建设的战略意义,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聚焦内涵建设,深化改革创新,严格质量管控,强化结果运用。学校将根据检查结果,在专业动态调整、资源配置、考核评价等方面予以充分考量,后续也将常态化开展专业建设检查工作,以检查促进专业建设质量持续提升。 相关专业学院领导、专业负责人、教务处相关负责人参加会议。 (供稿:教务处 撰稿:王鹏飞 审核:李大勇)
4月28日晚,西北政法大学第二届“爱我国防”演讲比赛在长安校区图书馆一楼学术报告厅举行,校党委副书记郭武军出席。西安音乐学院“艺术走边防”课题组组长张津波教授、陕西师范大学演讲与口才教研室主任余海龙、共青团长安区委副书记胡若楠、西安邮电大学宋佳等专家担任评委。 12名选手围绕“爱我国防”主题,结合个人经历、思考感悟,贯穿历史脉络,紧跟时代脉搏,以真挚的情感、生动的语言和极具感染力的表达,从不同角度深刻阐述了自己对于国防事业的理解与热爱,展现了新时代大学生对国防精神的深刻认识。余海龙就参赛选手表现作点评指导。 经过激烈角逐,国家安全学院(反恐怖主义法学院)赵佳梦、刑事法学院杜川荣获一等奖,经济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王麒斌、民商法学院李暄、新闻传播学院(艺术学院)张诺锡、经济学院谢雨涵荣获二等奖,民商法学院王迪、 新闻传播学院(艺术学院)李依哲、公安学院(公共安全法学院)苏煜航、刑事法学院吴寒宇、外国语学院刘韵涵、商学院(管理学院)何非洋荣获三等奖。 国旗护卫队演唱歌曲《祖国不会忘记》 本次演讲比赛,是我校长期重视国防教育、积极培育学生爱国情怀的生动缩影,彰显了青年学子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我校将继续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探索创新国防教育形式,把国防教育有机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充分激发学生参与国防建设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党委学工部、校团委、公安学院(公共安全法学院)等部门负责人,各学院党委副书记、辅导员、参赛选手指导老师、学生代表现场观摩比赛。 (供稿:学生工作部(武装部) 撰稿:曾杰 审核:杨明)
5月21日,2024-2025学年“西北政法大学乡村振兴励志奖学金”发放仪式在我校“双百工程”定点帮扶的山阳县山阳中学礼堂举行。校党委副书记张军政,山阳县人民政府副县长陈宏波出席仪式。 张军政为获得2024-2025学年“西北政法大学乡村振兴励志奖学金”的90名山阳高中学生颁发奖学金和荣誉证书 张军政表示,学校坚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和“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和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关于乡村振兴工作的安排部署,自“双百工程”工作开展以来连续受到上级机关表彰。下一步,要深化帮扶举措,提升工作实效;校地双方要持续深化合作,结出丰硕成果。他勉励获奖同学们常怀感恩之心、锤炼过硬本领回馈社会,并热情邀请山阳县的同学适时赴学校交流见学,亲身感受大学校园的历史文化底蕴、学术氛围和育人环境,为同学们的学习生活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助力他们开启人生新篇。 陈宏波衷心感谢学校在“双百工程”教育帮扶助力山阳乡村振兴工作中为山阳县提供的有力帮助。希望双方在赓续传统友谊的基础上,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法治政府建设等方面进一步强化校地联动。 在“千万工程”示范村色河铺镇陆家湾村和袁家沟党性教育基地,张军政一行实地调研乡村振兴和2025年“双百工程”陕西省旅游创意大赛筹备情况,并看望了工作在乡村振兴一线的校友代表。 学校党委组织部、乡村振兴办、商学院相关负责人,山阳县教育和体育局、山阳中学、山阳三中、中村中学、漫川中学等单位的相关负责人和获奖学生100余人参加仪式。 (供稿:机关党委 撰稿:于文祥 审核:胡昌日)
5月20日,“AI+合规:企业智能化合规体系建设论坛暨签约仪式”在我校长安校区校务楼二楼报告厅举行。本次论坛由我校、陕西北佳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和北京德恒(西安)律师事务所联合主办,我校企业合规研究院、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承办。校党委副书记、校长范九利,副校长孙昊亮,企业合规研究院院长付玉明,陕西北佳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杨彬,北京德恒(西安)律师事务所主任何玉辉等出席。 范九利对出席本次论坛的各位嘉宾表示欢迎及感谢,并介绍了西北政法大学的发展历程、学科建设以及人才培养成果。他指出,与陕西北佳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的合作是推进企业合规数智化的重要探索,学校将充分发挥法学学科优势,致力于理论研究与人才培养,助力企业智能化合规体系建设,并对双方未来通过课程互通、人才共育、课题共研等方式实现校企合作共赢提出美好展望。 杨彬简要介绍了陕西北佳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的发展历史和业务覆盖范围,同时强调数字化时代企业正面临着复杂的合规挑战。此次合作将整合高校智库、律所实务与企业技术的优势,通过AI赋能合规管理,推动行业标准化建设及合规服务体系搭建,促成企业从被动合规转向主动预防,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何玉辉表示,北京德恒(西安)律师事务所作为中国法律服务先行者,30年来深度参与国家重大战略项目,面对数字化时代的企业合规新挑战,愿以专业为根本为企业合规体系建设注入力量。以此次论坛为契机,联合我校、陕西北佳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整合法律实务、学术研究和技术各自的优势,打造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 孙昊亮与刘智刚代表双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范九利与杨彬共同为“企业合规数字化实践基地”揭牌 杨彬为付玉明颁发“企业合规数字化业务首席专家”聘书 签约仪式结束后,与会嘉宾围绕“企业智能化合规体系建设”展开热烈讨论。付玉明就《合规业务专题解析》作主题分享,对企业合规研究院的发展历程及未来展望进行详细的介绍,分享研究院自成立以来获得的多项科研成果,并同与会嘉宾共同探讨企业合规的未来发展趋势。 (供稿:刑事法学院 撰稿:杨智博 审核:孙学龙)
为深入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建设打造让人民满意的服务窗口。近日,在雁塔区“人民满意窗口”创建评选活动中,我校社区荣获雁塔区“人民满意窗口”称号。 多年来,我校社区始终秉持“服务居民、关注民生”的理念,致力于为广大师生及社区居民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优质服务。下一步,社区将坚持以“为民服务”为出发点,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群众满意”为目标,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为广大师生和社区居民提供更优质、更贴心的服务。 (供稿:后勤保障处撰稿:闫勇审核:陈建宁)
5月9日,校长范九利、副校长马朝琦一行赴金华市中级人民法院调研交流,并与金华中院签署院校合作协议。金华中院党组书记、院长叶向阳出席仪式,金华中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院长彭中主持仪式。 范九利介绍了我校的办学特色和资源优势力量。他表示,金华中院作为新时代司法改革的标杆,在党建引领、定分止争、为民司法和现代化人民法院建设等方面走在前列,特别是创新发展“龙山经验”,为全国社会治理创新提供了金华样本。希望以此为契机,双方发挥互补优势,共同推动理论实务融合发展,围绕审判业务咨询、课题联合申报、案例库建设、实务疑难问题研讨等方面形成对接机制,合力产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院校合作标志性成果。立足时代需求,推动协同育人机制提质升级,在课程教材建设、法官进课堂、学生实习实训机制等方面探索创新,共育实践能力突出的高素质法治人才。健全合作推进机制,开创司法部门与法学院校协作共建新机制、新模式,推动法学理论和审判实践共同发展,打造院校合作典范。 叶向阳表示,西北政法大学是名副其实的国家法治人才培养基地,此次合作一定能促进理论、教学与实务深度融合。他提出:一要强化共识,实现理念同频。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以理念融通推进行动联通、发展贯通,在新时代法学理念和法治实践深度衔接融合中,共建法治国家、共圆法治梦想。二要强化共进,实现行动同步。系统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发展机制,加强人、财、物、事一体保障,坚持基地共建、人才共育、教学共研、普法共促,依托西北政法大学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国家安全法治及涉外法治等方面的专业优势,加强合作,以实践导向和问题引领夯实法治人才培养基础。三要强化共研,实现成果同创。优化调研沟通协作机制,整合优质调研资源,对审判执行过程中遇到的具有研究价值和现实紧迫性的问题,联合开展调研,强化研究成果转化机制,在研究成果的发表、试点、落地等方面合作共促。 范九利和叶向阳见证签约,马朝琦与金华中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陈岚代表校院双方签署合作协议 范九利与叶向阳共同为西北政法大学实践教育基地揭牌 会前,范九利一行实地调研金华中院诉讼服务、多元解纷、“输氧玻璃罩”“三张清单”“三零五零”党建品牌及全域数字法院建设等工作。 刑事法学院、民商法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国家安全学院(反恐怖主义法学院)等单位负责人参加活动。 (供稿:党政办(法治办) 撰稿:周晓飞 审核:蒋国纲)
运动聚合力,邻里情更浓。为大力弘扬邻里团结、互助和睦的传统美德,凝聚社区发展蓬勃活力,营造全民健身的良好氛围。5月9日,“凝心聚力跟党走,团结奋进谱新篇”我校2025年社区邻里体育文化节在雁塔校区运动场举行,副校长赵全宇出席开幕式并宣布活动开幕。 活动当天,风和日丽,晴空万里,运动场上彩旗飘扬,人潮涌动。本次活动设置垒球掷准、迷你高尔夫等十项个人项目和同心击鼓、合力建塔等四项集体项目,竞赛项目结合各年龄段的人群特点,集趣味性与竞技性为一体。八百余名离退休教职工和居民群众怀着满腔热情积极参与比赛,现场气氛热烈,助威声、喝彩声此起彼伏,络绎不绝。志愿者和工作人员分工合作,维持秩序,记录分数,分发礼品,共同打造健康活力、拼搏向上的良好氛围,绘就了一幅生动和谐的社区幸福生活画卷。 活动现场,还邀请了西北大学第一医院等单位在现场开展爱心健康义诊等便民服务活动。 此次活动在丰富居民健身娱乐体育需求和沟通交流的同时,也为构建文明和谐社区注入新活力,进一步增强了居民群众的凝聚力、获得感和幸福感。 (供稿:后勤保障处、离退休管理处;撰稿:闫勇;审核:陈建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