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victor伟德官网(股份)有限公司-Baidu百科 NO.1

站内搜索
校园动态

外国语学院召开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建设推进会

5月21日,外国语学院召开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建设推进会,学院党政班子成员、行政干部、英语系全体教师参加会议。学院院长助理...[详情]

  • 2025-05-22
  • 供稿:韩筱煜
  • 来源:外国语学院
  • 阅读:103
  • 学工部整合校内资源优化学习环境,推进促考研工作

    2021-11-25

    为增强党史学习教育实效,全力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走深走实,日前,党委学工部持续推进促考研专项工作,为考研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为保障学生自习有充足的学习空间,学工部联合教务处、图书馆、各学院整合校内资源,增设考研座位。其中增设专用考研自习室18间,坐座位256个,开放图书馆自习座位1520个。目前,我校长安校区各类自习座位,可同时容纳3076人学习。本科教务管理系统中增加了空闲教室查询功能,学生除使用现有专用自习室外,也可登录教务管理系统查询校内空闲教室自习。此外,学工部会同后勤保障处、保卫处,对教学楼专用自习室开放时间和毕业班学生公寓关闭时间进行延时调整,保证复习考研学生有更充足的复习时间。 为保证学生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学工部对BJ33和格物楼六层考研自习室进行了装修,在教室内外悬挂了考研标语,设置了文化墙,营造良好的考研氛围,激发学生考研热情。 为给考研学生做好服务保障工作,学生处购置了专用置物架,放置在自习室外饮水区,用于学生存放饮水杯具,并张贴提示标语,防止学生因桌面学习用品较多导致饮水用具倾倒,引起不必要的的撒漏、烫伤。 后期,学工部将持续推进考研工作进程,提升工作实效,在细节处做好学生的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用实干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的承诺。 (供稿:党委学工部)

  • 哲社学院举办考研学生解压暨学习经验分享交流茶话会

    2021-11-25

    11月24日上午,哲社学院在格物楼101教室举行毕业班考研学生解压茶话会,在考研倒计时30天之际,学院对辛苦备考的同学进行慰问和鼓励,同时参会的同学也与到场的低年级同学进行了学习经验分享。本次活动由毕业班辅导员慕婧主持。 活动首先由考研的同学就目前的学习进度、学习技巧、心理状态以及自我适用的解压方式与大家进行分享。大四备考学生罗嘉伟针对跨专业考研的相关问题,以及考研过程中的学习方法,建议大三学弟学妹们要重视考研英语学习,尽早开始复习备考,以便取得良好的成绩。甘镇宇同学认为考研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树立一个良好的心态,要明白考研是独自一人的奋斗之路,其中难免会因为过于孤独而想要放弃,因为复习不理想而失落,因为太辛苦而想过退缩,这时候就需要坚定目标、全力以赴,哪怕结果不尽如人意,但只要能坚持下来就可以算是一种成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的收获对于我们也异常珍贵。 慕婧总结了几位同学的发言。她表示,大学生活的每一个阶段都稍纵即逝,时间很宝贵,心态很重要,每个人无论做出什么职业选择,在通往未来的道路上都需要调整心态,勇往直前,时间会给每个人满意的答复。 活动的第二项内容,由大三的同学们纷纷为大四的学长们送上了自己精心制作的小卡片,每个卡片上都是大家真心的期待和祝福,字句间都体现出温暖与感动。相信这些手写的祝福,会让大四的同学在备考过程中收获一份信心,感受到大家的鼓励,在接下来的备考过程中充满信心,成功上岸。 (供稿: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 商学院与红人装公司共建实习基地

    2021-11-24

    近日,我校商学院与西安红人装公司举行实习基地授牌签约仪式。双方代表就电子商务商业模式创新、电子商务未来发展趋势以及电子商务及法律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了研讨交流。随后,在会议室进行了授牌签约仪式。 红人装董事长于一,商学院代表王卫东、徐京平、李继玲、于菊珍、陈丹琳参加签约。西安红人装合作伙伴、我校创业学子创建的法叨叨创意文化公司代表陈波安、21级电子商务与法律专业学生段向怡、徐怡琦参与研讨交流。 红人装是一家新型社交导购电商平台,曾荣获“2017中国最佳商业模式创新奖”、“2017中国最具投资发展价值创业平台奖”等多项提名。目前会员用户达4500万以上。业务已覆盖全国600余城市,占据全国80%的县域。 (供稿:商学院)

  • 行政法学院(纪检监察学院)举办“长安纪检监察论坛”第12讲

    2021-11-23

    为帮助青年教师和研究生提升科研能力和水平,11月17日,行政法学院(纪检监察学院)邀请任职于省委机关的侯方致同志做题目为《怎样写好调研报告》的专题讲座。本次讲座也是“长安纪检监察论坛”第12讲,由监察法学科,监察法教研室、党支部主办,在雁塔校区中华法系与法治文明研究院会议室召开。讲座由教研室主任褚宸舸教授主持,学院部分教师以及在校博士生、硕士生30余人参加了讲座。 侯方致首先从机关调研、学术研究与新闻调查的区别开讲,围绕调研写作的特点、要求与具体案例解析展开讲解,并着重介绍了调研写作选题、调查、研究、写作的立场、态度、方法、技巧与标准。侯方致通过其自身经历与工作感受勉励同学们要深入实际、扎实调研,努力做到“调查下得去、研究上得来、报告说得清”。 褚宸舸在总结时表示,侯方致老师严谨的工作作风、热情的工作状态与深厚的写作功底值得同学们学习,侯老师对调研写作的讲解也为同学们在日后开展研究、进行创作提供了重要参考,本次讲座是一场兼具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的高质量讲座。最后褚宸舸向在场的老师和同学们分享了他的写作经验与体会。 【供稿:行政法学院(纪检监察学院)】

  • 第六届全国土地法制与社会发展博士生学术论坛在我校举办

    2021-11-18

    11月14日,第六届全国土地法制与社会发展博士生学术论坛在我校召开。论坛由我校和中国土地法制与乡村振兴战略会议联盟共同举办,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进行。我校经济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法律科学》编辑部、国内合作与校友工作处、教育发展基金会与土地与农村法制研究中心联合承办。开幕式由经济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副院长薛亮主持。 开幕式上,吉林大学法学院教授房绍坤、经济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党委书记李建梅分别致辞。我校民商法学院教授韩松宣布“第六届土地法制与社会发展博士生学术论坛”征文获奖名单。经过专家评审后评选出一等奖两名、二等奖三名、三等奖五名、优秀奖八名。 论坛发言环节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土地法制研究院副院长张凇纶、西南政法大学中国农村经济法制创新研究中心副主任杨青贵、南开大学法学院教授张洪波、经济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副教授田静婷主持,来自西北政法大学、吉林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南京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重庆大学、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等18位与会博士研究生发表论文演讲,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9位专家学者对论文内容评议。 本届博士生学术论坛共有来自31所国内知名高校的18名博士研究生和13位专家学者相聚云端开展学术交流和深入研讨,在总结学习第八届学术研讨会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围绕研讨会主题发表了具有理论性、实践性和创新性的主旨演讲。投稿论文和报告发言表现出强烈的中国问题意识、浓厚的学术情怀与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与会人员对论坛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我校经济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院长倪楠作会议总结。 (供稿:经济法学院)

  • 人权研究中心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法治保障”主题沙龙

    2021-11-17

    近日,人权研究中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法治保障”主题沙龙第二期在雁塔校区举办。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陈立鹏通过腾讯平台做了题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多学科视角》的讲座。讲座由人权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法治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研究中心主任常安教授主持,反恐怖主义法学院(国家安全学院)讲师、法治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研究中心研究员乔巴生博士、胡曼博士与谈。我校师生与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共200余人通过线上形式共享了这场学术盛会。 陈立鹏教授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要论述的提出背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要论述理论体系的思考,多学科视角深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三个方面展开论述,分析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目的、内容以及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建议。陈立鹏教授重点介绍了心理学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程中的意义以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心理学研究路径,认为应从多学科、多角度,全面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研究与实践进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在与谈环节,乔巴生博士从社会心理学、符号学的视角,阐述了如何建设多民族互嵌式社区,并认为可以通过各民族共享的集体记忆,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深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胡曼博士从民族心理学的角度阐述了如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并认为可以从各民族的民间叙事中去了解各民族的心理,以及各民族心理的变迁,未来在研究中可以从各民族中现存的民间故事、民间神话、节日民俗中挖掘各民族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关的宝贵资源。 交流环节,陈立鹏教授解答了与会师生的提问,分享了相关研究成果。最后,常安教授进行总结,认为陈立鹏教授的讲座为与会师生阐述了心理学的研究范式,为研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新的视角,并介绍了后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法治保障”系列讲座的时间、内容和形式,表示基地未来会继续为广大师生组织更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的高水平讲座。 (供稿:人权研究中心)

  • 后勤保障处积极开展“创建文明校园,后勤育人先行”活动

    2021-11-16

    11月13日,为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三全育人理念,后勤保障处结合自身工作特点,联合经济法学院开展“创建文明校园,后勤育人先行”活动,后勤保障处全体党员和学生代表九十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不忘初心,不负韶华”。在明德路上,后勤保障处全体党员和经济法学院的同学们相互配合,用落叶摆出了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爱国、爱党、爱校的图案。后勤保障处的党员们用落叶摆出了“服务育人”的字样,体现了后勤保障处全体职工践行后勤育人理念的初心和决心。同学们用落叶摆出党旗、五星、天平楼等图案,表现出了同学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的拳拳爱党、爱国和爱校之情。 “文明校园,共建共享”。随后,为强化劳动教育,深入开展“文明校园我来创建“活动,全体师生一起手持夹子和垃圾袋,在道路及两旁的绿化带、树坑等地捡拾烟头、白色垃圾等,并对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和处理,净化了校园卫生,美化了校园环境,使文明校园的创建工作得到进一步提升。 “春风化雨,久久为功“。后勤保障处将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传承“老延大”红色基因,继续深入践行后勤育人理念,多措并举,打造贴近学生、服务学生、特点突出的后勤育人体系,形成后勤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后勤力量。 (供稿:后勤保障处)

  • 商学院举办第35期“法商沙龙”活动

    2021-11-15

    近日,由商学院举办的第35期“法商沙龙”在诚意楼617室举行,本次“法商沙龙”以“岳麓秦简《金布律》相关问题”为主题,由商学院研究生辅导员李章星担任沙龙主讲人,四十余名同学参加。本次沙龙也是商学院法治文化活动季系列活动之一。 活动伊始,李章星首先向同学们介绍了秦汉简牍中《金布律》的相关基本知识,让同学们对《金布律》有了初步的认知与了解。其后,李章星带领同学们解读了岳麓秦简《金布律》部分律文,并就律文反映的秦代法制思想,货币政策、财物制度进行解读。 在师生互动环中,同学们踊跃提问发言,李章星认真倾听了同学发言,并深入浅出地回答了同学们的问题,让同学们对于《金布律》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法商沙龙是商学院师生共同展示自我的思想舞台。沙龙以法商结合的文化选题为主,采用师生互动、选题讨论的形式开展,分为学生选题、教师选题两种类型,自2016年9月以来,目前已连续举办35期。 (供稿:商学院)

  • 人权研究中心举行第二期“跨学科研究青年学者工作坊”

    2021-11-05

    11月3日晚,人权研究中心举办第二期“跨学科研究青年学者工作坊”,我校反恐怖主义法学院(国家安全学院)讲师、人权研究中心兼职研究人员乔巴生博士、胡曼博士分别主讲“集体记忆视域下各民族全方位嵌入型社区建设研究”和“从权利保障到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论各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讲座由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讲师、人权研究中心兼职研究人员哈冠群博士主持,邀请马克思主义学院刘进田教授、反恐怖主义法学院(国家安全学院)穆兴天教授、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张师伟教授、人权研究中心常安教授、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付玉明教授、《法律科学》肖新喜编审作为点评嘉宾。 胡曼博士对各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的理论发展和权利保障现状做出了详细介绍,并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及其团结模式角度进行分析,认为应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视野完善各民族非遗的传承与发展。乔巴生博士认为可以以构建和营造多民族社区的集体记忆为切入点,探讨多民族互嵌型社区的建设问题。 刘进田教授表示,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与保护民族多样性之间民族界限的重要性,需要平衡二者的关系。穆兴天教授认为两位主讲人都实现了从民族学与法学角度交叉研究探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问题,强调要牢牢把握共同性与差异性的关系。张师伟教授提出研究法律问题要兼顾具体权利,应更多地聚焦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与权利保障的转变。常安教授认为两位主讲人的选题既有宏观视野又有具体落脚点,但在写作中,需要注意理论脉络的交待、文章主线和框架结构的清晰与聚焦、文章创新点的集中充分呈现。付玉明教授肯定了跨学科青年论坛的益处,指出人文社科不同学科领域研究的共通性,也要注意不同学科的规范性和属性在横向交流中带给人们的启示和影响。肖新喜编审强调逻辑性是文章规范性表达的要点,要围绕主标题展开一级标题与二级标题,坚持问题导向,合理展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 哈冠群博士分享了作为“跨学科青年学者研究工作坊第一期”主讲人的收获,感谢各位专家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对青年学者的论文进行指导。最后,常安教授从享受学问的快乐、学术共同体的传承、学术事业发展的责任进行了总结。晚十一时,第二期“跨学科研究青年学者工作坊”顺利结束。 (供稿:人权研究中心)

  • 我校学子在2021年陕西省第六届“福斯特杯”大学生财税技能竞赛中喜获佳绩

    2021-11-04

    近日,2021年陕西省第六届“福斯特杯”大学生财税技能竞赛在西安邮电大学拉开帷幕。此次大赛由陕西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主办、西安邮电大学承办、广州市福斯特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组织形式为线上模式,省内40多所高校选手参加比赛。 我校高度重视此次大赛,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比赛。经过激烈角逐,我校荣获陕西省本科组第三名。 本次比赛不仅体现出了我校学子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还展现了我校重视实践教育、以赛促教的教学成果,为强化我校教研水平提供了宝贵经验。 附指导老师及获奖名单: 本科组指导老师:刘政、杨菲 研究生组指导老师:冯颖、赵洋 本科组校赛成绩: 第一名:祁和意、吉予、杨智倩、王静怡 第二名:陈姝洁、张嘉栩、闫潇珂、赵泽宇 第三名:杨润、王玉萱、张馨雨、白子润 研究生组校赛成绩: 第一名:徐小丽、艾娇、张里昂、王思圆 第二名:廉海燕、王悦、姬嘉敏、杨少谨 第三名:郝宇琪、王妍、虢澳、王露颖

  • 新闻传播学院三名教师在第五届“东方传播法”学术工作坊参会并发言

    2021-11-04

    10月30日,由中华全国法制新闻协会法制新闻理论研究专业委员会、中国新闻史学会媒介法规与伦理专业委员会、华东政法大学传播学院主办,我校新闻传播学院等院校协办的第五届“东方传播法”学术工作坊在上海举行,我校新闻传播学院符万年、郭梅、狄蕊红三位教师代表学院参加此次会议,并发表学术论文。 会议主题为“算法时代的言论表达和传媒治理”,共有30余位学者提交了传播法相关的学术论文。传播法研究肇始于20世纪80年代,在前互联网时代,传播法研究主要聚焦于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创建、运行过程中各种法律关系问题。本世纪以来,随着互联网蓬勃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型传播技术催生了大量有关数字传播的法律问题。传播民事权利、传播刑事犯罪、传播行政治理等问题日益成为立法者和司法者关注的焦点,也成为新闻传播学和法学共同关注的跨学科议题。 国家全面依法治国的推进不仅给相关的新闻传播法理论研究带来了机遇挑战,也深刻影响未来传媒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传播法领域下一阶段的主要研究热点将与上述法律制度的变化相关,从而需要相关专家学者对此进行深入探讨,主办方希望通过此次会议,为与会专家搭建一个学术探讨的平台,共同推进我国传播法治的建设。 (供稿:新闻传播学院)

  • 国际法学院举办“纪念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联合国合法席位五十周年”座谈会

    2021-11-03

    近日,“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多边国际体系,坚定维护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多边国际秩序——纪念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联合国合法席位五十周年”座谈会在长安校区丝绸之路区域合作与发展法律研究院会议室举办。本次座谈会由国际法学院、国际法研究中心、丝绸之路区域合作与发展法律研究院主办,中国国际私法学会副会长、陕西省三秦学者特聘教授、丝绸之路区域合作与发展法律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王瀚教授担任评议人。座谈会由国际法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刘亚军教授主持,我校国际法学院的师生参与座谈。 王瀚教授首先带领大家认真学习《习近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纪念会议上的讲话》,并做了学习辅导。王瀚表示,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为中国走向世界舞台中央奠定了国际政治基础、法律基础和国际组织基础;改变了联合国原有的成员格局,增强了发展中国家的力量;中国始终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并以国际法为基础与世界各国进行合作。“一带一路”倡议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多边体系发展注入动力。 与会师生围绕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国际社会合作发展方面的作用、新中国对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以及国际法热点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最后,刘亚军教授对本次座谈会做了总结,鼓励同学们努力学习,做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涉外法治人才,为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贡献力量。 (供稿:国际法学院)

  • 我校召开文明校园创建工作业务培训会

    2021-10-28

    10月28日上午,我校在长安校区图书馆一楼会议室召开文明校园创建工作业务培训会。各处级单位文明校园创建工作联络员参加会议。会议由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刘渊主持。文明校园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戴鲲就进一步落实我校文明校园创建工作提出要求。 会议要求,各单位要深入领会文明校园创建工作对我校的重要意义,深刻认识文明校园创建工作的严峻形势,严格对标对表,按照我校《2021年教育系统文明校园创建工作计划》和《省教育系统“文明校园”创建复查验收补充支撑材料目录》的安排部署,抓紧时间扎实做好文明校园创建的各项工作,通过创建工作助推学校事业的改革发展。 会上,党委宣传部朱凤翔就支撑材料目录和格式规范等内容要求进行了说明。 (供稿:党委宣传部 韩筱煜 摄影:学通社 张雪强)

  • 我校经济学院与咸阳市渭城区政府签订“渭城区光电数字产业开发区战略合作协议”

    2021-10-22

    日前,我校经济学院刘光岭教授、王胜利教授受邀参加咸阳市“人才兴咸、创新发展”大会渭城区分会,王胜利代表经济学院与咸阳市渭城区政府签订“渭城区光电数字产业开发区战略合作协议”。 根据“渭城区光电数字产业开发区战略合作协议”,咸阳市渭城区人民政府与我校经济学院双方将秉持“资源共享、协同发展、优势互补、实现双赢”的原则,围绕渭城光电数字产业开发区的经济规划、重点产业发展研究开展深度合作,携手打造校地合作新示范。协议的签订为更好地发挥我校经济学院产业规划研究团队作用和推动咸阳市渭城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战略合作平台。 (供稿:经济学院)

  • 图书馆圆满完成2021级本硕博新生入馆教育工作

    2021-10-22

    天朗气清,秋阳正好。2021级本硕博新生汇聚西法大,满载憧憬与期望,开启崭新篇章。校园里到处洋溢着青春的气息,图书馆也焕然一新,以最饱满的热情迎接全体新生。 为推进我校学风建设,帮助本科生掌握阅读方法、了解阅读资源、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图书馆信息咨询部在前期调研基础上,精心组织筹备,与学院通力合作,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组织2021级共4900余名本硕博新生开展入馆教育,共计举办讲座26场,入馆参观37场。 新生入馆教育分为图书馆资源基础知识讲座和入馆参观讲解两部分。在讲座环节,许乐、李琳、石佳三位老师分别从图书馆简介与导航、纸质资源利用、数字资源利用等六个方面,深入浅出而形象生动的为新生讲述了馆藏文献资源,激发了同学们探寻图书馆的兴趣与热情。 在参观环节,新生们在老师和讲解员的带领下以学院为单位,分批次参观了古籍文献阅览室、读者服务中心、立心书屋等馆内空间,并体验了优谷朗读亭、自助借还机、电子阅读本等智能设备。通过入馆参观,新生对图书馆的功能布局、服务项目、使用要点、相关规定都有了初步了解,也感受到了大学校园“第二课堂”的书香氛围。 图书馆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推进“一流学科”建设为导向,为提升我校综合实力、助推我校“双一流”建设提供重要支撑和保障。同学们以图书馆为平台,扎实践行“开卷有益多读书”、“仰望星空读好书”、“脚踏实地读书好”的读书理念,在西法大开启人生新的阶段。 (供稿:图书馆)

  • 研究生院举办第三十一期“明德法学博士论坛”

    2021-10-21

    日前,我校第三十一期“明德法学博士论坛”在研究生院二楼会议室举办。本次论坛邀请博士研究生导师、反恐学院院长舒洪水教授,国家安全研究院副院长陈京春教授担任评议人,2021级博士研究生程雨薇同学担任主持人,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代表参加了本次论坛。 2020级西北地区反恐怖活动法律问题研究方向博士生李锋作了题为《美国国家安全课程对我国国家安全学科建设的启示》的主题报告,2019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研究方向博士生高娟作了题为《疫情防控背景下在线庭审机制研究》的主题报告。 与会同学就两位报告人的专题内容进行互动交流,就关注的问题展开了激烈的学术讨论。随后,舒洪水教授、陈京春教授分别对两位同学的报告进行精彩点评,并就论文内容及写作规范提出专业性指导意见。 截至目前,我校“明德法学博士论坛”已成功举办三十一期,通过这个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师生加强连通互动、分享成功、畅谈心得体会,博士研究生的学术热情持续提高,论文质量稳步提升,科研成果取得成效。 (供稿:研究生院)

Baidu
sogou